建设“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走出的关键一步。
2012年5月,正值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作为骨干院校建设的亮点工程,“产教园”集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资源,成为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
在“产教园”内,武进区人民政府投入专项经费6500万元与学院共建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3家国内知名企业共投入2795万元设备在“产教园”内建立实训中心。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在“产教园”内建立“校中厂”;6家国内知名企业在“产教园”内与学院共建省、市级技术应用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4家政府机构在“产教园”内建立培训机构。
作为推进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我院积极探索适合“产教园”发展的运行模式,采用股份制、契约约束等形式,建立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产教园”的快速、健康发展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合作企业的大力帮助。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费高云先后到“产教园”视察。阎书记在视察时指出,要做大、做强、做亮“产教园”,使其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名片”,在充分发挥“产教园”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为常州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园”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构建了集“服务育人、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区”于一体的功能体系,对于学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互利合作之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产教园”精心打造的合作育人、师资培养、科技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四大基地已初具规模,成为政校企合作发展的有效载体。
“产教园”让学院工学结合育人理念落实到了实处。每年满足2000人次学生实践教学工作,500人次学生顶岗实习。
学院发挥“校中厂”资源优势,探索人才共育机制,与行业知名企业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和博盈模具有限公司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学生。在“校中厂”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接受企业文化和学院文化双重熏陶。
“产教园”每年承担200人次的国际师资培训。同时能够满足校内不同专业教师到“校中厂”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院聘请“产教园”内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开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等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产教园”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推进器”。学院在园内开展了以机器人为主要作业单元的自动化生产线方案设计研究、五轴加工中心等机床关键技术研究、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等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近年来,学院完成常州装备制造业类企业技术服务项目248项,到帐经费2399万元,获得授权专利90项。
学院还承担了江苏省农机“111”人才培训、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武进区职业技能培训等政府培训项目。2012年12月“江苏省农业装备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产教园”,学院以此为平台,提高农业装备再制造技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能力。
作为常州市社区大学机电学院分校,学院依托“产教园”的软硬件优势,为社区开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教育辅导、现代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培训。近两年,面向社区培训人次达4729人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