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建校政行企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2010年6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院牵头省内外75家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成立江苏食品职教集团,并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等16家企事业单位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此外,学院与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办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2011年11月,又与江苏红喜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联办江苏红喜会烹饪学院。2010年以来,学院先后当选江苏省食品工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和江苏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单位。2010年12月,学院与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的“江苏省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获得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
二、共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烹饪类专业深化“课堂厨房一体、理论技艺并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组专业教学团队,共建“校中店”和“店中校”,共享实习就业基地,实施双向管理和多元评价;与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共建“艾迪班”、“保罗班”等4个订单班,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探索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逐渐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互利共赢局面。
积极开展“现代师徒制”试点。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和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学院从南京金陵饭店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餐饮企业聘请12名行政总厨、烹饪大师担
共建教学信息化交流平台。学院与无锡艾迪花园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搭建远程教学视频系统,用于烹饪类专业“店中校”和“校中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将企业的工作流程、操作过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的大师、名厨和烹饪能手在操作间就能进行现场教学,促进新工艺、新方法、新菜品、职场氛围、企业文化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远程教学视频系统,充分发挥“店中校”和“校中店”优质教学和培训资源,为本地区同类企业开展培训服务。
共建烹饪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依托学院省级烹饪实训基地和教育部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12年5月,学院新增教育部“职业院校烹饪工艺、面点工艺等烹饪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项目,每年开展1~2次中高职院校烹饪类专业骨干教师职业能力培训、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每次培训50人以上。
共建淮扬菜专题文献数据库。2011年5月,学院与有关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主持建设的“淮扬菜专题文献数据库”获教育部审批立项,从历史、文化、规范、工艺、原料与器具、名人名菜、健康饮食等7大领域全面收集和整合淮扬菜文献资源,为全国烹饪行业企业、同类中高职院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实现淮扬菜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共建淮安淮扬菜学院有限公司。2012年3月,学院出资50万元入股淮安淮扬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淮安淮扬菜学院有限公司,为淮扬菜产业培养注册厨师、专业厨师、职业厨师,为淮扬菜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积极参与淮扬菜文化产业带建设,为做大做强淮扬菜产业、提升淮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积极贡献。
三、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
积极促进淮扬菜标准化发展。淮安是“淮扬菜”的发源地,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淮扬菜之乡”。为推动其科学发展,由学院主持,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淮安市烹饪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淮安市标准化协会等参与制订的江苏省地方标准《淮扬菜通用规范》(DB32/T 1548-2009),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并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川、淮、鲁、粤”全国四大传统菜系中第一个公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为推动淮扬菜产业从经验型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工业化转变做出积极贡献;2011年1月,学院省级烹饪大师丁玉勇副教授被省餐饮行业协会表彰为“2010年度江苏省餐饮行业杰出贡献奖”。2012年7月,学院组织业内烹饪大师、名师,为淮安淮扬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淮扬菜菜品标准”。
搭建淮扬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江苏红喜会烹饪学院为平台,学院与江苏红喜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教学、科研、菜品开发、学生实习和职工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搭建淮安市“淮扬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合作进行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和公共服务等,目前已共同开发和申报中国名菜“淮安汤包”、“五柳淮白鱼”等。
积极组织淮扬菜烹饪技能竞赛。近年来,学院烹饪类专业师生在全国和省市烹饪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团体和单项金奖、银奖等20余项;同时,积极弘扬淮扬菜美食文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学院多次承办“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烹饪大赛,承办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基层员工炊事技能大赛,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好更多的淮扬菜烹饪高技能人才,受到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 田其英 王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