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上官凤)
一、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院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关键技术岗位熟练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把教育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因此,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政府方面,应采取建立职业教育返税制度,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从政策与制度层面解决校企合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在学校方面,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交集”。概而言之,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共育的机制,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高度一致的目的,其关键是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交集”,让校企合作有强大的动力。
二是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根本保障。从我们近年发展的经验来看,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就必须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等方面与企业展开深度的合作。一是让学校与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即建立健全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着力提高学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运行管理机制、利益驱动机制、风险共担机制三方面,促进校企共同建立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建立“双课堂”人才培养机制,即通过校内教育教学注重结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及岗位技能需求等,校外实习实训注重“做中学”,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课堂化,达到充分利用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的各自优势,推行企业进课堂和课堂到企业的“双课堂”培养人才的目的;三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注重校内专业指导老师与校外实习实训导师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促进专业课程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把“双导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四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作用是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所以,近3年来,我们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生就业对口率达86.7%,呈现出了“高就业率、高满意度、高对口率”的“三高”特点。
三是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
企业是职业教育人才生产链上的终端环节,所以职业教育一定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到“六个对接”。一是产学对接,实现开门办学,服务企业,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二是专业与产业对接,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地方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及龙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三是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针对专业岗位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四是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以工作岗位的要求为依据;五是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对接,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员工交流工作经验,合作研发新技术,同时邀请企业骨干人员到学校担任校外兼课老师;六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实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之举。学校企业应相互跨界,探索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实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