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彭解华)

从所周知,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企业获得生产所需的知识够用,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将我国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乃至人力资源强国的的有效途径。虽然政府大力提倡,高职院校竭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但由于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元参与主体的关系协调不到位,不能形成合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因而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形式上,难以深入发展。要克服校企合作的障碍,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快速发展,应当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可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借鉴已有的校企合作经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和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形成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理论。国外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和典型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工学交替,日本的产学结合和美国的合作教育等都是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7,8]。二是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和模式,结合各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形成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2.政府主导,建立校企合作的体制保障。

组织保障 由于校企合作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等方面,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或授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领导和指导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各方利益和合作中出现的校企双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计划的制定、实施,管理制度的制定,信息的沟通,人员的交流,利益的协调。

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制定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加以引导和规范,对校企合作参与各方的职责权益予以严格明确的规定,建立企业参入校企合作的补偿制度和减税贴贷的优惠政策,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和就业准入机制,确保校企合作教育的质量和持续稳定地发展。

经费保障 实施校企合作需要经费保障。因此,政府应建立专项经费或专门的投资渠道来支持校企合作的开展。对校企合作的参与企业予以适当的补贴,解决贫困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经费困难,配备开展校企合作所需的必要设备。

3.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建设,为校企合作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高职院校要制定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学生培养计划,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和职业岗位更好对接,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二是努力将学校的实习实训工厂建成企业的仿真车间,使学生在去企业实习或实训之前已初步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可以减少对企业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三是加强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和安全生产教育,使学生能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制度,不给企业增加管理的难度。四是高职院校要增强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教师围绕企业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