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刘国华)

继承性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完善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平台,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放大、倍增、传递合作方共同利益,是高等职业学校和产业企业共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应该选择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为切入点

校企合作是一种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公共事务和系统工程。校企合作实质上是合作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如果利益无法一致,行动自然就无法统一。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有助于推动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校企合作跃上一个新平台,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应该重视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理

1、优选合作主体是前提。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合作者的利益诉求以及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在一般性合作和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优选合作主体。

2、搭建组织架构是重点。校企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根本点是要能够承载彼此的共同利益,可以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单元,也可以是一种需要独立的章程、组织原则和运行制度的联盟体、协作组织等。尤其要积极探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

3、坚持利益协调是基础。在校企利益共同体运行中,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席会、信息通报、矛盾化解等制度,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

4、实施高职引领是关键。应该以具备对接产业优势的知名高职院校为龙头,争取纵向提高水平,着力提升内涵;横向加强与中职的互联,寻求共赢,真正构建职教教育畅通的立交桥,使校企利益共同体中高职相互依存、协调发展。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应该强化校企利益共同体的保障体系

1、进一步加强政府政策统筹力度。加大对校企利益共同体内职业院校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理顺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理顺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法规建设。加速推进国家和集团两个层面的职业教育法规的出台;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制度;加强院校合作集团化发展的法规指导。

3、进一步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落实职业院校师生经费;地方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并保证逐年增长,重点支持行业型、区域型和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加大对职业院校校办工厂的税收优惠额度;高职学院参照中职和技工学校的标准拨发学生人头费;出台有关政策帮助解决职业院校建设中的负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