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张雪黎

听了一天五场讲座,从兄弟院校及教育部门专家的精彩演讲中,认识最深的就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建立离不开校企合作。因为加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寻求自我发展、提升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需要,更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产经营一线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才能有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空间。而对于企业而言,它所需要的大多数人员,恰恰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能安心工作在生产经营一线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基础管理人员,必须依赖高职院校及中职学校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在高职教育全面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遇到四大瓶颈。一是合作体制机制僵化;二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合作法规政策有缺陷;四是对校企合作政府行为的缺失。校企双方在建立合作关系方面还较多地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学校愿意与企业合作的目的,主要是着眼于为学校解决实习场地与实习设备的不足,以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并非着眼于主动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虽然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对企业发展很重要,但并没有从培养高技能人才也是企业责任的高度去认识,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契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但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又不愿意主动为职业教育买单。

  在发达国家,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既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也可以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企业与政府共同为职业教育买单,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之间建立了和谐自觉的合作伙伴关系,与职业教育的合作是现代企业用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有完善的企业协会制度,职业教育与行业协会而非独立的企业合作,避免了单个企业投入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合作非常规范。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到职业教育事业中来,确保办学条件的到位,配套措施和配套机构齐备,合作关系责、权、利分明。

因此,我们现在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尽快建立稳定可行的校企合作机制。本次提交研修班讨论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就是国家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由于企业与高职院校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驱动力。要真正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除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和鼓励政策外,高职院校应主动寻找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共同点,并付诸实施,以激活企业校企合作的驱动力。我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为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设良好校企合作环境。

首先,要有主动合作理念,在合作中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

共同的理念是保持校企合作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认识到与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是学校与市场保持一致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开门办学,把专业推向市场,把企业引进学校,把教师推向企业,把学生推向岗位,才能在高职教育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学校要与企业不断进行沟通,时时处处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主动有意识的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最终实现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第二、努力寻求建立共同的需求机制。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要立足于满足双方的需求。在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能提供什么样的人、企业有什么困难、需要学校提供什么、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等问题来思考,只有将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才能挖掘、拓展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价值。企业希望从高职学校录用到高质量的毕业生,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当企业在人才市场聘用不到合适的人才时,会通过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培养。校企合作的共同点体现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催生新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为占领市场需要及时解决企业生产或服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技术生命周期过短,企业不可能也不愿引进大量的短线员工,这样企业就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对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能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还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品牌,促进学校的师资培养、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第三、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载体机制。

校企合作的载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项目。对于学生载体,高职院校应主动将企业需求内容与学校教学相对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并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对于项目载体,学校应充分考虑企业现实或潜在的需要,以企业为中心共同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感受到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将职业教育办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教育。具体措施:

1. 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抓住市场机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共建综合实训平台。将国内知名“品牌” 企业与创办 “特色”高职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成紧密的工学结合联盟,使校企合作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新尝试。

2. 设立企业奖学金

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吸引学生去企业工作,奖励该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吸引更多学生报考相关专业,形成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循环,这是一种促进校企合作关系稳定的合作机制。

3. 企业冠名订单培养

企业冠名订单培养是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既解决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也是一种稳定校企关系的新机制。冠名企业参与订单培养计划的制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在冠名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技能考核标准由冠名企业制订,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各环节考核。这种合作可兼顾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促进合作关系的稳定,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4. 互聘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主动派出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而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作为校外专家参与教学。这种校企互派兼职教师的模式使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提高,是一种较好的校企合作机制。

5. 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学校可将现有课程按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知识整合和能力整合。这类课程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这种两栖课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这类课程成为联系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

6. 开设讲座型课程

学术讲座是拓宽学生视野,使教学面向企业和岗位的较好形式,也是学校与企业保持稳定联系的又一个平台。对于某些实践性很强,在企业应用中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知识和技术, 可整合成若干次讲座,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讲解。这种方式不仅使教学更加结合实际,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必将成为校企合作中稳定的新机制。

总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将教师推向企业,有利于将学生推向岗位,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所在,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当然,要解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瓶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希望国家政府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责与职能,真正促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