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傅德月)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一边热一边冷,今天听了INTEL中国教育行业大区经理姜涛的讲座结合我院的实际,谈谈个人初浅体会。

1.校企合作的实质是“基于市场规则下的等价交换关系”

1.1INTEL中国教育行业大区经理姜涛对校企合作的理解

姜涛经理在讲到校企合作问题时举了一个案例:向企业输送学生,学院应弄清楚两个问题。

企业关注的是要为企业服务,要给企业带来价值,企业关注的是生存和发展。企业考虑的第一件事是生存。企业考虑的是这个月底、三个月后、六个月后发工资的钱有没有、买原料的钱有没有、现金流怎样,能不能生存,但是很多校长没有这个概念,认为校企合作,大企业应该给我什么,实际上企业真正的是为生存;其次是企业发展。原来我是行业内第十,现在我要第五,甚至未来是第一,只要是真正的自我生存的企业,这是它的巅峰不破的定律。

学院应该关注如何服务企业,如何为企业提供价值增长,学校的服务到位相对企业来讲是乙方。校企合作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是服务于地区经济,服务于对口的专业、对口的企业。

1.2我们对校企合作的理解

随着1998年国家邮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邮电分营、寻呼剥离、移动分营、电信主辅主附分离、电信南北拆分、联通和网通重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过去政企合一的邮电部一家单位变成了如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邮政,以及中国通信服务等几个大型国企。学院只隶属于众多邮电企业中的一家----四川电信实业集团公司管理,且也已经成为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虽然学院与邮电通信行业有天然的联系,但是已经与这些企业不存在隶属关系,这些企业对学院办学也无任何责任,同时,各个企业属于彼此激烈竞争的对手。因此,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适应环境、承认现实,实现生存,再寻求发展。

一是转变观念,准确地认识校企合作的内涵。学院在办学中不断探索和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将学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在能够实实在在地服务于邮电通信企业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增值上。

二是尊重规律,真正地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必然的、基本的价值追求,校企合作中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是校企合作能够深入开展、长效进行的关键。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在学院能够实实在在地服务企业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提升价值,因此校企合作的本质仍然是“基于市场规则下的等价交换关系”。学院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企业购买学院的服务,一方面学院的服务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长,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购买学院的服务增强学院自身造血能力,反馈高职学历教育,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我院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

学院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订单培养。学院与企业签订协议,按学院教学要求、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缩短了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 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如学院先后与四川通信监理公司,四川通信建设工程公司、中国移动德阳市分公司和中国移动宜宾市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订单培养。

2.2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紧紧依托行业,通过学院提供场地,负责管理,企业投入设备,建设与企业在网运行设备同步的实验室和完善的实训基地。如与成都电信分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建“通信开放实验室”;与四川移动合作建立G网实验实训室。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合作建设了FTTX网络实训基地。

2.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托行业、企业,先后在电信、移动、联通和邮政等单位建立了5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学习与实训,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组织安排,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岗位,确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2.4企业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工作。校企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其指导下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用人单位意见,制定培养目标,拟订教学计划;明确毕业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知识、能力结构;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通信技术发展和邮电通信行业转型的要求,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更好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2.5学院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工作。学院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岗位认证标准开发和认证、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试等服务。根据通信行业特别是电信营销和维护体制改革的实际,积极跟踪企业需求,开展培训课题的研发,及时推出贴近企业需要的岗位认证标准和培训产品。如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网络维护和人力资源改革需要,开发《C网基站维护四级认证标准》、《营业厅岗位认证标准》、《网络优化》、《全球眼》、《FTTX培训》、《工程项目管理》等标准和培训课程,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学院的教育培训服务还辐射到了重庆、西藏和青海等地区,学院面向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量2010年度超过50000人日,目前2011年也已超过53000人日。

3.我院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实力的限制,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还不够突出,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学院为行业中的一个企业所举办,学院所服务的对象为邮电通信与信息产业中众多的彼此竞争的企业,如何搭建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和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够开放性地服务整个行业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4.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是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高职校企合作宏观协调和指导,通过政策鼓励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向高层次发展。

二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如组建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共享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等长效运行机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从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软硬件方面全面提高学院自身实力,同时整合企业内训师、高校专教授和中职院校的优势资源,提升学院的服务能力,通过有效的服务企业,吸引企业参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