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徐继春)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职办学的根本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第一要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

1.制定并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政府首先出台宏观指导性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地方、行业企业制订地方区域性的政策法规,学校结合政府和企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希望政府制定并实施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力争在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

2.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管理体制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管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管理体制中明确责权利,多方投资的共建管理体制,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企业的作用,探索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3.建立保障校企深度合作体系

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决策议事制度,多方参与、多方建设、多方评价,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深化内部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4.加强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要求专业教师应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产品不断转型,只有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完全跟上产业的发展。从企业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聘用)一批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5.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继续教育作用。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条件,为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服务,为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近几年我院先后开设了“神华集团煤制油班”、“金陵石化班”、“北方化工班”、“梅花集团班”、“振兴造纸班”等企业“订单培养”班,带动了专业就业和学生培养质量。

6.专业与产业对接

以行业—企业—专业为主线,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搭建行、企、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形成高职教育服务行业、企业,推进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建设。

专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以为企业服务,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提升人才培养标准、构建校企合作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学的重点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