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刘润忠 我与学校同事曾时隔两年两次实地考察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几年学院发展很快,特别是去年该院已成为全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点。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学院概括学院创办于1963年,现为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坐落于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常州科教城内。2005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学院成为省级示范园区建设单位,2010年,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获得成功。学院围绕装备制造业设置专业,共开设38个专业,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技术为特色,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学院建有省级品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3个、示范专业1个、教改试点专业5个、示范重点建设专业3个。学院建有国家级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等1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江苏省高校基础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85个实验实训中心(室)。学院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办学,每个重点专业至少有一个行业协会支撑,形成了“一座桥梁、双向服务、三方受益”的办学运行模式。学院是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单位、江苏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等。2008年以来,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已获得3金2银3铜,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学院先后获“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院领导班子自2002以来连续被评为常州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二、校企合作方面基本做法40多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面向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初步形成了“一座桥梁、双向服务、三方受益”的办学运行模式和“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有效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办学,与以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为代表的16个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联系,每个重点专业至少有一个行业协会支撑。学院发挥行业协会信息交流、资源整合的作用,协调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关系,引导企业在专业开发、课程建设等方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学院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目前,学院已和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卡威集团、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3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互动平台,开展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科研开发、员工培训、技术交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近年来,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引企入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教学工厂”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将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到企业、服务育人送到岗位,在常州、苏北、浙沪等地区建立了8个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站,为各站点配备专业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建了顶岗实习学生网络管理系统,形成了“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三年来,学院建立校外紧密型顶岗实习基地135个,100%学生实现了高质量顶岗实习;吸引企业投入教育基金280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43名。学院推行校企合作育人,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订单培养”,组建了“久保田班”、“今创班”等一批订单班,每年订单培养超1000人,不仅为企业,更为行业输送了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硕果累累。该院学生连续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取得三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2007-2009年学院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多达398项。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省教育厅公布数据列前五)。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5%,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7.66%。另据麦可思公司调研数据,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在就业率、自主创业、毕业半年后月薪等方面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学院成为教育部、财政部“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学院将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推动政校企共建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和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合“一园八站”成为学院合作育人的载体、师资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地、创新创业的场所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形成“四方三层、一园八站、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三、几点体会 1、校企合作是贯彻16号文落实“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关键,只有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工学结合、就业导向才能落实到位,学校的办学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2、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共赢、互为背景,学校应主动考虑并满足企业的需求,包括技术服务、人才需求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顺理成章。 3、校企合作必需建立相应机制、完善相应体系,为校企合作创造工作环境与条件。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啊做法提供了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