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按照教育部职教司《关于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的通知》的要求,笔者通过资料分析、会议交流、走访等形式,对广东省示范(骨干)建设学校——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校企合作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的一所依托行业办学,资源独特的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具有较厚的积淀。在新的形势下,该院与其他高等职业院校一样,面临办学观念的重新转变和调整。但是,该院并没有被陈旧的行业办学思想所束缚,反而对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准,认识清,很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在调研中我们看到,该院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认识上,并没有停留在对人才培养理念的空泛讨论上,而是通过实际工作来理解。通过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找准支撑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进而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内涵。他们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支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平台,所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规格要求、定位、理念等等,只有牢牢扎根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上,才有真实性、现实性,否则都是空谈。该校在人才培养中依托职教集团,建立合理制度,有效地把行业企业、社会资源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中,畅通校企合作的路径,深化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的改革。正是因为该院领导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思考,才使校企合作真正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成立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
该校为更好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广东机电职教集团。该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时总共有56家企业、7家行业协会、13所职业院校、1个基层地方政府。集团企业包括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全球物流(广州)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广东50强的龙头企业,涵盖了机械、电气、信息、物流等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地域分布上以珠三角企业为主,延伸省外。该集团与其他职教集团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通过职教集团,密切社会行业的联系,研究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带有共性的若干问题,在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供需之间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平台,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搭建起社会广泛参与的高职人才共同培养平台,吸引行业、企业、院校、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高职教育,解决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双师”结构不尽合理,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足等难题。同时,也不断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逐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进而形成职教品牌、专业特色、竞争优势、服务效益。总之,该校通过职教集团,把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放大,开门办学,聚集各方资源,借市场、社会、企业力量,解决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比较,我院具有众多的体育职业教育资源,目前全省有21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通过“3+2”自主对口招生,进行联办共建,形成中高职业教育衔接互动的体育职业教育联盟;同时,我院依托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园区,可以尝试建立以园区为中心的体育职业教育和产业集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带给我院很多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全力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该院联合区域内机电类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的工科类高职院校,成立机电职教集团下属的社会服务二级董事会。董事会有秘书处、社会服务基金会两个常设机构;社会服务发展基金会,负责管理社会服务发展基金,定期举办社会服务论坛,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制度,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同时,成立科技推广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并通过导向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自我完善机制,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服务社会能力。该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重视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根据需要聘请相关科研专家、高技能人才组成技术服务团队。学院以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面向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参与行业规划等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工作。
学院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有26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和培训,其中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等6个工种涵盖从初级工到技师的培训和鉴定资格。自2006年以来,鉴定人数总计1466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鉴定人数5296人,在为社会服务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可以说,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均占有一定的行业资源,具有独享性质,但如何发挥最大效益,为社会做出贡献上各校做法各异,但收效不大。该校从职教集团的董事会入手,充分利用职业鉴定,最大限度盘活各种资源,为学院在社会服务上发挥最大作用,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四、广泛开展技能竞赛,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该院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的指导,并积极参与企业举办的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校企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为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真正落实到学院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之中,他们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保障激励制度,修订各类竞赛活动奖励办法,制定重大竞赛的工作方案。学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各类技能竞赛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公正公平。学院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文件中,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生管理制度》等,都对技能大赛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激励措施。同时,积极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实战性,倡导学习小组和人才的专业技能竞赛,激发师生潜力,大力推动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该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做法,为我们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这种途径和方式使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更加具体化、精细化,更重要地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工作围绕学生,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这种从小处着想的做法,往往会收到更良好的教育效果。该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密切与行业企业联系的做法,收到了实际有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依托行业办学既存在资源优势,又存在条块分割,特别是现代职教思想理念相对滞后。如何解放思想,如何把存在的资源优势,确实转变为办学优势,转变为学生能够享受到的人才培养优势,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今后我们应深入探讨,并从见到实效上来入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泛的理念讨论和工作设计上。
(二)职教集团的运作机制需要从如何为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直接的、有效的实际贡献上来思考,需要扎扎实实为教学质量提供服务。否则,职教集团是一个空壳或变成学校的负担,反而阻碍消耗了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学院需要在管理体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狠下功夫,以集团在学生培养的实际效果上来检验、衡量它的作用和意义,防止徒有虚名、华而不实。
(三)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离不开政府主导。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开展的好,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只有在政府主导下,各种职业教育资源、管理体制等才能够紧密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来展开。离开政府主导,单靠学院通过民间形式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联合体,是很难承担起培养人才这个重任的。因此,应充分依靠政府的推动是搞好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的调研,笔者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可以说是收益匪浅。这里,感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本次调研提供的大力支持。我也相信,通过即将参加的研修班的学习,收获将更多。我一定会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成果运用到学院的改革创新中去,为学院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