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3年,由湖北省电力公司举办。其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院校、全国电力高职高专院校协作网主任学校,先后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多年来,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植根电力行业,面向湖北经济”为服务方向,开办有26个高职专业,普通全日制高职生5535名,成人教育在校生1321名;职后年培训规模超过60000人•天,年鉴定考证人数5000余人,逐步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为主体,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相配套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2008年,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三年的省级示范建设工作,学院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建设方案为指南、服务企业为宗旨、提高质量为核心、发展特色为重点、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示范建设。全面完成建设方案提出的项目和指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探索一条路子、培植四项特色、形成两大品牌”。
(一)探索一条路子:坚持走教培互举之路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属于行业办学性质,学院在高职办学中不断探索教培互举之路。一方面,职前教育创造的专业品牌、育人理念、课程体系、实训设备、师资队伍、社会声誉等,为职后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将培训的行业标准、岗位培训规范、企业培训的设备、技术资源、培训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等引入到职前教学中来。教师通过培训项目开发、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职工技能竞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支持建设的与现场同步的实训基地,支撑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教学与培训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教培互举”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2010年,在中国特色院校案例研究论坛上,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被与会专家誉为“电力行业办学的引领模式”。
(二)培植四项特色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内涵发展,培植了四项特色。
1.服务电力、深融企业的专业特色。学院主动适应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特高压、特大机组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特色专业体系。一是人才共育。学院与中国广东核电公司、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中铁电气公司等国家特大型企业开展方式多样的“订单式”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率明显提高。二是过程共管。如湖北省电力公司定期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抽考,及时提出专业建设意见;武汉凯迪电力等企业对“定单班”不定期组织考核,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用人企业的需求信息与学院的教学改革形成“闭环”。三是成果共享。除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外,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还发挥自身优势,与黄龙滩水电厂等单位合作开发了水力、火力、生物质发电机组仿真系统,有效改善了企业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条件。学院利用长江电力股份公司提供的水电前沿技术,采用自己探索出的“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为该企业举办员工培训班,互相享用对方的成果,有效提高了教学与培训效果。四是责任共担。学院与1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主动承担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在资金、设备、技术上给学院有力支持,在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承担育人与安全责任,并合作就业,深化了校企合作。
2.项目驱动、分层培养的师训特色。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项目驱动”的师训特色。如通过近100个水电站自动化装置的研发与改造,打造了在湖北水电行业有影响力的“机电控制技术省级教学团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省级教学团队”。学院积极推进教师“分层培养”。对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重点培训教育理论,使他们成长为教育研究型的教师;对专业负责人,重点培养专业开发能力和专业综合建设能力,使之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对骨干教师,重点培训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对新教师,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对兼职教师,着重培训授课技巧与方法。“项目驱动、分层培养”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师的成长。
3.自主研发、虚实结合的实训特色。学院高度重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由于电厂和变电站巨额设备投资和生产高安全性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实习及新员工岗前培训“真刀真枪”训练的需求,学院高度重视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基于“源于生产,还原现场,紧跟前沿,滚动开发”的思路,依靠自身的教科研力量,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了1000kV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机、600MW超临界火电仿真机。自主研发的仿真系统涵盖了国内典型火力发电机组和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仿真装置,真正解决了电力行业职工培训和学生实习很难“实岗”训练的问题。虚实结合的实训,解决了工学结合的瓶颈,开辟了电力高技能人才实训的有效途径。
4.突出技能、竞赛引领的育人特色。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职业技能大赛”搬进校园,着力打造浓厚的职场氛围和职场环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形成了“以技能素质运动会为平台,以各单项竞赛为支撑,以全国专项大赛为检验”的技能竞赛新模式。尤其是自2009年开始的每年一届的全院性学生技能素质运动会,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赞誉。湖北省电力公司一年一度的职工技能运动会也委托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企业的设备、标准和技术资源,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学生技能素质运动会的内涵。竞赛引领不仅仅是挑出少数的“技能尖子”,更是一种价值引导,对学生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引领和激励学生夯实基础、强化技能、提升素质。
(三)形成两大品牌
1.学生就业服务品牌。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院与全国3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网络覆盖了全国电力行业及相关国有骨干企事业单位,保障了学生不出校门找工作,企业上门挑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呈现出“双高”态势。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2.39%、94.77%、97.69%,其中协议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2010届协议就业率达到93%,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每年在国有重点企事业单位就业学生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学院毕业生就业态势被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国家电网报》等多家媒体关注,获“湖北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进入腾讯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举行的“回响中国教育年度总评榜”十佳上榜院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职就业力十强高职院校”、“国家知名高职院校十大就业典范”称号。
2.社会服务品牌。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努力将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转化为社会服务特色,以服务创品牌,以服务求地位。一是技能培训。积极发挥国网公司继电保护、电网运行等实训基地的优势,为华中、西北、华东等区域电网企业开展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与湖北省13个地市公司建立了1+N的协作网络和教育培训联盟,与电力企业共同实施了“三级人才培养战略”。培育了仿真、电力营销、变电检修等一批技能培训品牌,还吸引了来自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赤道几内亚等国电厂运行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质量得到国内、外企业充分肯定。二是管理培训。学院连续14年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开办了副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县级供电企业培训、农村供电所长培训等多个管理培训项目在国网公司系统形成培训品牌。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还将相关培训班放在学院开办。三是新员工或转岗培训。湖北省电力公司、长江电力和凯迪电力等省内外10余家大型企业,依托学院的教学培训资源,将新员工或转岗员工送到学院接受培训。四是以赛促培模式。经学院组织集训参加国网公司农村电工、供电所长、继电保护、供电营业服务之星等竞赛的湖北省电力公司代表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取得佳绩,近三年有7个全国技术能手经学院培训产生。。的贡献,都已成为传统赛事
仿真品牌、科研品牌、培训品牌的打造,使学院成为了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研发推广中心、培训标准制定中心和培训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