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2日,由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铁道出版社承办的2009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系主任年会在北国春城——长春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200多所院校的300多名系主任参会,围绕“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为主题,探讨如何构建IT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IT职业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靳国庆处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教指委主任委员高林教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温涛教授,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邓泽民教授,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马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石伟平教授,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王公儒教授等高职高专领域的专家、院长以及企业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薛洪启主持。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式以及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本次年会聚焦如何通过校企合作,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善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职业竞争力,教育专家、院校和企业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本次年会上,石伟平教授、邓泽民教授、高林教授、沈大林教授高屋建瓴地与代表们分享了在职业教育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思想,对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未来的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师资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李明革教授、陈炳和教授、孙海泉教授、刘甫迎教授、黄崇本教授作为院校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教学模式构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分享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学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宝贵经验;作为企业代表,王公儒教授、郎朗先生、王燕青女士、巩文坚先生、郭东伟先生对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对未来各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渠道。秦绪好先生则从出版社的角度,介绍了面向实践的IT职业教材设计的成果和经验,为日后的教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已经越来越成为普遍的共识。为进一步推动多核编程的教育教学,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在技术和人才培养领域的交流,推动多核编程技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在多核时代到来之际掌握多核编程技术。从去年开始,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员会便联合英特尔软件学院共同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多核课程合作项目,实施“英特尔院校合作伙伴计划”。本次年会上,宣布了入选2009年英特尔院校合作伙伴计划的院校的名单,并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入选院校进行了授牌。教指委和英特尔公司将提供免费师资培训、技术指导、课程改革以及就业扶持计划等服务。此外,会议还对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进行了公布和颁奖。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温涛教授这样总结本次年会的几大亮点:“第一,本次会议规模大,共有来自近200个院校、300多人参会;第二,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层次高,沟通互动充分,有近200人是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院长及计算机系主任,教务部处的专业带头人,基本上代表了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一线的声音;第三,本次会议内容新,会上职业教育专家、相关院校代表、企业代表等以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为主题,共同探讨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很多参会代表反映,专家们的报告都非常契合现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际,对未来的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温教授还表示:教职委将继续关注各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类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整合企业资源,推动计算机类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使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