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平,胡志民(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特色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要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就要不断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就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就要不断拓展实训教学基地。要做到这一切,单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借企业的力量来推动自身发展,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捷径。但在当前我国还不具备校企合作的普遍社会氛围和政策支撑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如何才能赢得企业长久的支持与合作?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探索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互利双赢来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4年11月由铁道部划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离开了多年依托的铁路系统,学院该怎样生存发展?这是当时摆在学院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思索和讨论,全院上下很快形成了“始终坚持依托坚实的行业背景,保持服务铁路办学传统”的共识,并确立了“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确立之后。学院既保持和加强与铁路的血肉联系,又积极拓展与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之路,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务,想方设法替企业排忧解难,终于赢得了企业的信赖与支持。走上了一条校企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之路。 一、成立“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为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2007年6月,由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起,与武汉铁路局、武广客运专线有限公司、武合铁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湖北铁路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德国柏林轨道技术研究院等11家企业共同成立了“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内的相关单位涉及铁道运输、勘察设计、工程、通信、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有员工50余万。集团制定了《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对集团的宗旨、原则、任务、性质、运行方式、主要业务范围、合作形式、组织机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建立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了学院和相关企业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新课程,共同组织技术应用研究,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校企合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以“订单”为纽带,按企业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集团”成立以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订单”为纽带,主动与铁道部、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总公司等企业联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在部分专业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院以课程改革带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例如在青藏铁路订单班的教学过程中,学院与青藏铁路公司根据青藏铁路行车组织模式和铁路运营设备类型,制定出适合青藏铁路的专业教学计划。学院严格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青藏铁路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该学院为青藏铁路公司培养的269名学生全部被录用,成为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的首批高技能人才。 几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共开发教学方案30余个,专业课程60余门,编写教材15部,与武汉铁路局共同开发铁道专业多媒体课件80个。这些措施很好地贯彻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节省了人才培养时间和培养成本,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赞誉。 三、内引外联,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通过“内引外联、双向挂牌”,与各铁路单位共建了一批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工程试验等功能与一体得校内外实训基地。 1.内引——吸引企业将实训基地建到校内 该院与众多铁路企业签订协议,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共建实训基地。基地既承担学院的实训教学,也向共建企业开放,培训在职职工,同时可进行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和工程试验。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高速铁路工程与运营控制实训基地。仅2007年一年,“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企长效机制,保证了学院和相关企业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新课程,共同组织技术企业就向该院无偿提供价值2 100余万元的设备,建设了机车车辆、机车驾驶、铁路运输调度控制、铁道工程、铁道通信信号等实训基地;铺设了全国高等院校内最长的轨道(既有先进的高速无碴轨道又有传统有碴轨道);引进了电力机车、地铁动车、客车车厢;建成了高技术含量的集中调度控制系统、模拟驾驶系统、光电站场等实训室。郑州铁路局提供一台韶山Ⅳ型准高速机车,武汉铁路局提供一台韶山I型电力机车和一套机车驾驶模拟操纵系统。最近,铁道部决定由上海铁路局提供一台东风Ⅳ型内燃机车、西安铁路局提供一台韶山I型电力机车用于学院实训教学。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除与铁路企业合作外,还积极与其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2008年与知名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在该学院设立了“富士康人才培养基地”,签订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协议,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和教师培训,由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学院参与教学工作。富士康集团还在学院设立了人才助学金、卓越奖学金、SMT(表面封装技术)专业奖教金,并无偿提供一条价值约500万元的SMT生产线。 2.外联——联合企业将实训基地建在车间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铁路局武南机务段、襄樊电务段、武汉桥工段,铁通湖北公司,武汉地铁集团,富士康集团,湖北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海尔物流公司,中铁物流公司等百余家单位签订协议,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该院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指导教师,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欢迎。目前,该院校外实训基地已达100个。 四、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双师”队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共同打造“双师”队伍。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二是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接受新技术培训。三是通过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2005年以来,该院从企业引进专业教师共2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0名。四是从企业聘请兼职人员充实教师队伍。2005年以来,该院共从合作企业聘请专家、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人数达到80名。 五、服务企业,让校企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鱼水关系 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如果不能实现双赢都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校企合作也不例外。只有企业单方面的付出,没有学校对企业的回报和奉献,企业就会失去继续与学校合作的兴趣和热情。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务,想方设法替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与合作企业形成一种彼此依赖、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1.为铁路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学院办学五十多年来,坚持依据铁路企业需求办学,为铁路企业培养了5万余名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非常优秀,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目前,武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中国铁通湖北公司、陕西公司、河南公司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大多是该院毕业生。学院现在仍以每年近千人的规模向铁路建设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在铁路重大工作中做出应有贡献 每年的春运对铁路部门来讲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铁路局签订协议,每年组织师生支援春运。这一举措既大大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技能,熟悉了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养成了良好的职业态度,真正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由于学院师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在顶岗实习期间都能独立承担车站票务、站务和列车乘务等工作,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为确保春运畅通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在2008年春运中,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1 700余名师生在四十多天的时间里,和武汉铁路局职工一道迎战暴风雪,积极保春运,转战大江南北,往返东西各地,抢运出大量滞留旅客,为抗雪救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铁路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武汉铁路局和湖北省教育厅都召开专门会议,表彰学院在春运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 3.积极为铁路开展职工培训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积极为铁路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学院是郑州铁路局和武汉铁路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2003年以来,为郑州铁路局和武汉铁路局培训职工10 086人,其中院内培训7 052人,送教到企业3 034人。学院多次承担地方铁路局参加全国铁路系统练功比武的培训任务以及铁道部参加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训练任务,培训的学员在历次大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因而深受企业的信任和青睐。 突出特色,通过互利双赢来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大大增强了学院办学实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2008年5月学院被确定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7月又被纳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院校。8月4日教育部周济部长考察学院,对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转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