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校企合作如何让企业热起来,已成为政府和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政策激励——让企业主动热。在校企合作中,要想让企业主动热起来,必须加强政策导向,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才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先享受到相关利益,从而在企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为此,必须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政策倾斜、资金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政策规定。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更为科学的奖励形式,如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授予荣誉,认定其为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允许企业适当提高职工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列入成本开支;对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授予社会贡献奖。

政府主导——让企业保持热。在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一是建立校企合作领导体系。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参与,吸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院校代表参加,组成校企合作领导管理机构,把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利用,根据地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等形式的组织实施机构,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评估、激励体系。制订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确定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树立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做好企业用工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对接。

利益驱动——让企业值得热。在校企合作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必须关注企业利益,寻找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包括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同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等。为满足企业的利益追求,作为职业院校,一是要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二是适应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实行弹性学制;三是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和员工培训,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四是实行灵活的“订单培养”模式,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

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热。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同时,要强化道德约束,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情感投入——让企业内心热。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情感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邀请企业领导来学校开一次年会,通报各自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二是联谊会下设联络员,平时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联络,主动为企业服务,增进感情。三是经常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劳动,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

法律保障——让企业长期热。只有在一定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下,才能实现校企双方、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学生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特别是保障企业依法参与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让企业长期热起来。建议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政府在这一法律的框架下,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体系、制度和章程等,建立各级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加强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指导和协调。同时,国家应指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教育制度,形成一套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职前、职后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学习型企业,并将此作为对企业的考量标准之一。(王洪龄)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