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是山东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立足日照,辐射山东,面向全国,培养了大批适应农村、企业、基层一线的,具有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在2004年底山东省人事厅组织的就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院是山东省教育厅首批确定的 “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担任名誉院长。在2004年11月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全省最好成绩,并顺利通过了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专家组的抽查且赢得充分肯定。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是科技部确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建设部、教育部确定的“建筑行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6年在全省机工杯大学生设计大赛中获同类院校最好成绩,机电专业三名同学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在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坚持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多赢互惠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城市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一、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合作模式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机电、旅游等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已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高职教育和研究中心、推广新技术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山东省唯一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学院始终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学院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共享实训设备等方面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模式一:厂校合一,订单培养。日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在机电学院设立冶金专业,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确定人才培养基本规模,双方共同拟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根据岗位需要开设课程,全部实习都在工厂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一系列学习与培训,真正做到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实现了就业零距离。 按照这一模式,旅游管理学院和济南泉城银座大酒店每年签订50人左右的订单式培养计划;食品学院与威海日都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签订100人左右的订单计划;艺术学院与国人西服每年签订30人的订单培养计划,由学校承担理论教学,企业参与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与学校共同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并提供一定资金设立奖学金,学生在校期间便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学校生机勃勃、红红火火。 模式二:厂内设校,工学结合。日照双港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自2004年开始学校就与其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2005年初将机电专业的学生课堂搬到了厂子里,即:在“厂内设校”,将教学外置。企业少量收费或免费提供生产设备和场地获取一定的劳动力,而学校以较少资金投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学校与日照双港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工学结合”合作培养协议,双方根据协议共同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日照双港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租赁给学院价值669万元的设备供机电类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学校派出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配合实习和常规管理,利用公司的车间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企业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学生承担劳动责任,生产废品要罚款,生产合格产品则获取相应的报酬;毕业生自由选择去向,毕业时有20%留在双港,其余的学生则成为职场竞争的优胜者,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一片天地。2006年机电类学生是所有专业中正式签约率最高的,整体就业率100%。 职业院校的发展往往受到财力制约,昂贵的实训设备让很多职业院校望尘莫及。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设备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行“校外设校”,教学外置,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并承担劳动责任,学生实现真正的顶岗,在生产一线实际操作,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生产技术,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企业也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同时借助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工学结合”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模式三:校内设厂,盘活资源。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实训设备以招商引资、设备租赁方式与河北程华服装厂合作,在校内设程华服装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分厂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环境。“校内设厂”,既为学生在校内提供了方便而真实的技术实践环境,又节省了实训设备维护资金,也增加了一些设备租赁收入。学校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的实训设备也将采取这种方式与有关企业进行合作。 2005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开始运作国际贷款,去年山东省政府为学校财政担保申请了482万欧元,相当于4800万元人民币的奥地利政府贷款,购进了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机电、汽车检测与维修与食品加工类设备,这个项目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使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到1亿3000万元人民币,同时也为学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层次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电学院、汽车学院、食品学院都会在不久的将来拥有自己的校内工厂,有学校自己的产品。 模式四:“内引外联、借鸡生蛋”。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有效整合资金、设备、技术、智力、人才等各种资源,借助外力开辟学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低成本快速发展。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有多家大型的汽车企业和相关的配套厂家,2005年其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来到学校,对学校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颇感兴趣,有意与学校合作,在中国山东建设一个汽车人才培养基地,适时现代集团威亚发动机项目落户日照,学院抓住这次机遇,与其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韩方提供了18种车型的40辆现代汽车赠送学校作为教学用车,这40辆汽车已获商务部批准进口,首批已运抵天津港正在办理通关手续。这是我省高等院校接受的最大的一笔教学仪器设备捐赠项目。同时北京现代、盐城起亚、荣城华泰也为学校捐赠了汽车、发动机和180种汽车零配件,威亚发动机厂生产的首批发动机也捐赠给学校24台。 而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建的微机实验室,联想集团的设备也于2月捐赠到位,企业对职业院校的大力支持更使学校坚定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回报企业回报社会的信心与决心。目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163个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建设了132个长期协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实训可用设备6000余万元。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节约了大量实验实训建设资金,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二、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全院各部门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抓,成立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办公室,制定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实施办法》。同时各二级院部成立相应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二级院部一把手主抓,并根据院部特点、专业特点制定实施细则。 (二)校企合作的开展,必须与教学改革紧密相连,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是顶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素质。校企合作后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更加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 在教学计划方面,学校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课时,以适应学生去合作企业顶岗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实务性的东西多讲,理论性的东西精讲。 在教学管理方面,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 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选用适应当今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实用的教材。由企业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和实践指导书。 由于进行了以上各个方面的改革,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办学活力和发展后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2005年合作企业共接收学校毕业生742人,占当年毕业生的49.01%,比2004年增加327人。2006年1361名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直接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占当年毕业生的56.9%。 校企合作后企业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学生寻找到可以施展才华的场所,学校达成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减少了企业用人需要再培训的费用和投入,我们的很多毕业生就业很短时间内就被提拔到了管理岗位上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 (三)校企合作的开展,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 面对校企合作中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学校主要采取了四种做法:一是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切切实实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借助我们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我们则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主动承担了企业员工培训,帮助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 二是组织专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保障企业的利益,让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去联合培养单位就业;三是多渠道的寻找合作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调度,分批分时安排学生实习;四是与合作单位实行互兼互聘的合作方式,聘请企业人员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同时派学院的老师到合作单位兼职,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开展企校合作的计划和设想 (一)与知名企业合作。 知名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有着把握时局、驾驭市场的能力,有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名企业里,学生可以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实习,熟悉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真正成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二)深层次合作。 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是一味寻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地方。企业不但要为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规划意见,更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关心学校的未来,跟学校一起共同规划远景目标。真正把企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五年发展规划中要体现对学校发展的扶持与合作,企业与学校一起研发课题,共同受益,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学校不仅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更要立足企业现状,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共同设计长远发展规划。把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校企合作。 (三)稳定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学校与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利益,只有让校企双方各得利益才能达到稳定长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