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区域主体产业发展到哪里,学院的专业设置就延伸到那里;主体产业需求什么专业,学院就举办什么专业的工作思路。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学院严格遵循专业跟着产业发展走,课程跟着岗位走,考核标准跟着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走,校内实训室设计跟着企业生产技术要求走来完成,学院的专业设置充分体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与企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技能课程教学任务由企业师傅完成,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师与技术人员、课堂与生产车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考核与生产考核、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的有效衔接。学生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完成了从“需要工作的人”到“工作需要的人”的顺利转变。
为了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的创新,学院努力实现“三个对接”,即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教与学对接。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学院围绕昌吉州六大支柱产业,与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以生产实际需要形成以任务引领为主导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现代高职教学体系,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每个专业依托4-5个企业,形成“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昌吉州“六大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重点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清洁能源方向)、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先进制造方向)、建筑工程技术4个与六大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辐射带动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快速发展;以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包括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强化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烹饪专业建设,构建了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学院设置的制造、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测绘等十个大类45个高职专业,35个中职(技工)专业,覆盖了昌吉州六大支柱产业主要领域,形成了以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类专业、资源开发及能源类专业为核心的专业布局。
为了保持各院系实训设备与企业现行技术同步,昌吉职院按五位一体要求建立实训室,同时通过国家及自治区各类项目资金的申报,目前全院的实训教学仪器总值达到7400万元,建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六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两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自治区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矿山机电”专业为自治区涉煤紧缺专业建设项目;护理等5个专业为自治区中职系列精品专业;电钳等3个专业为自治区技工系列重点专业。
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依托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导向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和分段实施,实行双证考核即大专文凭和高技工职业技术证双考核,使之成为服务区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真正发挥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辐射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