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朝兴出席授牌签约仪式,会见了中德学院和部分军工企业负责人,向学院授牌并视察了部分实验实训场所。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张延和、市教委副主任刘欣、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建国出席活动,张延和副主任宣读了市经信委的批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8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70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精工有限公司、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授牌仪式上与中德学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中德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70名师生代表以及市经信委、市教委、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和518所、70所、航天精工、全华时代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活动。中德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卫主持了授牌签约仪式,张兴会院长代表中德学院接牌。

会见中,李朝兴主任充分肯定了中德学院近年来主动服务产业发展,对接重大项目建设,与来津落户的中央企业和大院、大所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做法;对518所、70所等为代表的众多央企和大院、大所到天津来发展表示感谢,并对他们与中德学院的成功合作表示祝贺;对市教委、海河教育园区等各方面多年来对中德学院和工业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推动教育创新和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李朝兴主任指出,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德学院将与在座的企业签约,这是中德学院继与火箭研究院、天津火箭公司成功合作后,与中央企业和大院、大所的又一次合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用很短的时间建起了海河教育园区,并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基地,很了不起。天津要打造高端产业、自主创新和生态宜居高地,要建设美丽天津,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要打造要素洼地,聚集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高地,没有科技高地,就没有产业高地。中德学院是中外合作较早的学校,主要是搞职业教育,中德、中西、中日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及后来的中加合作等,学习借鉴了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今天来的企业都已经看到了中德学院的这个特色。从中外合作开始,现在走了另外一条路径。天津有众多的央企和大院、大所的资源,对技能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随着一批又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以在座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央企和大院、大所相继落户,有力地推动和支撑了天津高端产业的发展。像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的格局,航天科技集团的所有制造中心落户天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也要落户天津。你们有技术、有人才、有经验,要反馈给学校,要加强与学校的联合,优势互补,这是互利双赢的事情。要把合作平台建起来、人才基地建起来,企业和学校互动起来,这种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会建立起来,不亚于中德、中西、中日的合作。这些年中德学院之所以能够成长得有特色,就是因为和产业结合得好。职业教育离开了行业、企业,就没有了根,就成了无源之水。现在最伟大的工作就是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育要创新。希望通过今天的合作,校企双方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特色、做出经验,为全国提供模式和借鉴。衷心祝贺你们签约合作,预祝合作取得成功,祝教育事业、海河教育园区、中德学院和企业都有大的发展,为美丽天津的建设做贡献。

518所党委书记杜庆安、70所党委书记张勇生、航天精工天津制造分公司总经理梁鸿斌、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公司总经理权军分别在会上发言,感谢市经信委对他们来津发展所给予的巨大支持,感谢市经信委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与中德学院的合作搭建了平台,解决了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中德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要与中德学院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近年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大火箭”、“大飞机”等重大工业项目,与项目企业和开发区、保税区等重大项目所在区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2010年9月开始,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公司共同举办“大火箭订单班”,首开中国航天技能人才培养先河,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大项目专门订制、量身打造政治过硬、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2010、2011两年共举办两期订单班,培养了60名学员,占大火箭项目一线员工的三分之二,培养质量获得企业高度评价,为大火箭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2010年、2011年,与空客公司再度合作,以订单培养方式、按照国际标准为其进行了两期合计38人的新员工入职前电工和机械技术培训,保质保量完成了培训任务,满足了A320飞机总装线补充一线员工的需求;2012年12月,成功承办了保税区主办的“首届航空职业技能大赛”,来自空客、中航直升机、中航工业津电、西飞机翼、古德里奇、天津航空公司等八家航空企业的54名技术员工在中德学院进行飞机铆接和布线技能比武,学院承担了全部技术支持和大赛服务工作,得到了保税区的肯定,被授予最佳组织奖。今年以来,中德学院先后承办了300余人参加的“军工系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航空机电公司首期、2个班次合计32人的“航空职业素养培训(全年将实施5期、共计160人);与航空机电、空客、火箭等企业合作,联合进行了“职业培训包”的开发;组建了火箭研究院所属北京万源科技公司订单班;承接了火箭研究院技能大赛选手赛前集训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持。

中德学院对国防军工行业的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不仅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学院与军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和办学实力。在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发展了“航天器制造技术”、“飞机制造技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等新专业,初步构建起了航空航天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组群,强化并拓展了专业教师的能力与视野,形成了在航空航天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鉴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德学院的努力,日前,市经信委正式批复同意在中德学院建设“天津市国防科技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搭建服务我市国防科技工业的专门平台,聚集资源,加大投入和建设,为国防科技工业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技能人才支撑,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开展合作:一是高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在职员工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共建技术培训中心;二是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合作进行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技术培训标准、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师资培养、实训条件共建等,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提升对企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承担有关军工科研实验、产品实验试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四是积极承担行业、企业技能大赛,主题论坛、高峰会议等行业服务工作,探索建立与行业、企业的顺畅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五是合作共建航天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做好毕业生投身国防、服务国防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通过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服务能力,培养培训更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努力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