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乘着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东风”培育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动嘉兴数字经济改革发展?3月30日,嘉兴市人大建设委、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论坛,邀请智库专家、职业院校、骨干企业,共商数字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卓卫明、校党委书记方俊良出席论坛并讲话,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工委主任李蒙主持会议。
卓卫明向嘉职院长期以来对人大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此次论坛以“引领数字经济助力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题,聚焦嘉兴市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探讨职业教育如何与本地产业紧密融合,培养更多紧缺的数字化技能人才,助力嘉兴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使人大工作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卓卫明指出,把人大论坛办实办好,要把握好论坛特点,通过小规模活动,有效探索人大监督履职、人大代表参与监督、专家参与人大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人大工作的精准性和务实性;要聚焦主题,选择小切口内容开展,吸纳各行业、各领域的代表参加,广纳民意,充分论谈,形成广泛的互动;要探索灵活开放、形式多样的论坛模式,既可以针对实际需求、走进现场开展,也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把更多意见吸纳到人大对议题的监督调研报告当中,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方俊良指出,浙江省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一直走在我国数字化改革的前沿。省委召开的数字化改革大会,吹响了全面打造数字浙江的冲锋号。嘉兴市已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省、嘉兴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创业创新的主阵地。数字经济进入2.0阶段,人才是关键,培养数量充足的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是支撑区域数字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关键环节。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及骨干企业一起交流探讨,合力推动嘉兴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嘉兴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方俊良介绍了学校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一年多来,嘉职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聚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行动计划,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全体教师员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学校主动适应嘉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纺织服装等高新和特色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以产业链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建二级学院”的思路,优化调整二级学院设置和专业布局;强化教育教学智能管理,推进智慧校园、智慧教学、智慧课堂建设,营造优质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积极推动与名院大所、龙头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是能手”的高素质“数字工匠”。
方俊良强调,数字经济时代,培养充足的、能适应未来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是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目标。面对巨大的数字化人才缺口,近五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8000余名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下一步,学校将全面提高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质和量,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建强建好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深化交流合作新模式,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不断扩大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辐射影响力;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互联网+”创业精英,为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
研讨交流中,来自市人大建设委智库、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英卡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桃园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院校、企业专家先后发言,围绕“引领数字经济助力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题,探讨未来5年嘉兴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路径,为培养数字化高技术技能人才出谋划策、咨政建言。市级相关部门就现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回应。
市人大建设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学校教务部、校企合作部、现代商贸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摄:付梦婕 总编:沈建龙)